廟會中的辣台妹——素蘭陣
時代在變,台灣廟會陣頭也跟著時間一同邁進,我們曾在2009高雄世運見證過電音三太子站上國際舞臺,不過,民間的力量從未間斷,《to̍k》要和讀者分享,我們在廟會中,時常遇見的表演團體,就得來認識版面相對較小的——素蘭陣,源自七〇年代的 MIT 陣頭,結合北海道歌謠、日本服飾、台語歌曲、閩南婚禮習俗,演變至今融合 Techno 電音的陣頭,如果還不認識「她」們,請趕緊點開 YouTube 影片欣賞陣頭的賣力演出。
扮女裝、Cosplay、制服!
素蘭陣比您想像得還要更突破極限。
第一次看到素蘭陣,是在南部的廟會場合,當時並不清楚這是甚麼的演出團體,有人穿著婚紗感的公主裝、也有人男扮女裝、身旁則是圍繞著高中女學生制服的 Dancer,起初就只是當作是辣妹演出而已,後來越看越多團、才漸漸發現,原來他們有一個名字——素蘭陣,一個,發源自台灣的本土原創陣頭。
傳承50年,素蘭小姐仍在下嫁。
廟會裡最歡樂陣頭!
素蘭陣,儘管有些團體的演出看似完全和廟會、神事無關,但他們的共通點,就是一定會播放這一首歌曲〈素蘭小姐要出嫁〉,如果您是伍佰的歌迷,就不會對這首歌曲陌生了!裡頭用台語唱出的素蘭(Sò͘-lân),其實是取樣源自於〈ソーラン節〉,這首歌裡頭的吶喊「落蓋咻!落蓋咻!」也是源自這首歌的「どっこいしょ(dokkoisyo)」,意思就像是「嘿咻!嘿咻!」需要出力、使力時的吶喊,是日本祭典歌曲時常出現的話語。
不過此曲的原唱是黃三元,1962年的台日混血歌曲〈素蘭小姐要出嫁〉發行(原曲為小林旭的アキラのソーラソ節)、1964年葉啟田發行一首類似的歌曲〈內山姑娘要出嫁〉,1966年,臺南灣裡萬年殿恰好碰上建醮慶典,就是在這一年,臺灣最早的素蘭陣誕生了。
■ 報hō͘你知!素蘭陣知識
- 發源地灣裡的素蘭陣,團員穿著和服,且由地方小朋友組成演出。
- 結合閩南婚宴習俗、台語歌謠、北海道捕魚民謠的 MIX CULTURE。
- 2010年代許多素蘭陣開始轉型,結合電音、扮裝、Cosplay。
- 新娘、媒婆、隨從,是現代素蘭陣的基本組成要素。
- 傳統素蘭陣和現代(創新)素蘭陣是目前兩種大方向分類。
- 不是只有南部才有!2020年艋舺大鬧熱也有素蘭陣北上。
- 論文搜尋發現都沒人研究,大家趕快來寫。
1966年台南市灣裡一位名叫『國仔』(真實姓名待考)的人將〈素蘭小姐要出嫁〉整曲,與〈內山姑娘要出嫁〉的第一段歌曲合編為背景音樂,配上傳統日本服裝與舞步,編組成台灣第一個『素蘭出嫁陣』,參加灣裡萬年殿的廟會。——謝國興〈台灣南部廟會的陣頭:從素蘭陣談起〉《中央研究院週報》
臺灣民間信仰有許多人撰寫論文紀錄,獨獨素蘭陣的文獻資料乏善可陳,網路上能找到可信度較高,也是最多人複製轉載的內容,都是出自於2007年發行的第1114期《中央研究院週報》由謝國興寫的文章〈台灣南部廟會的陣頭:從素蘭陣談起〉。
喂!扛轎的喔!嘿咻嘿咻嘿咻嘿咻!落蓋咻!落蓋咻! 彼咧素蘭素蘭要出嫁啦!要出嫁啦!素蘭看到伊坐在轎內滿面春風笑咪咪。嘿咻嘿咻嘿咻嘿咻!落蓋咻!落蓋咻! 雖然我是已經未凍為伊擱再來擱想,為怎樣乎我一時會擱來暗思戀喲! 嘿咻!嘿咻!素蘭,素蘭。
現在你知道她們叫甚麼名字了!
跟我們一起把素蘭陣推廣出去。
相對於廟會中以男性為主體、嚴肅莊重的氣息,素蘭陣——以女性為主的陣頭,憑藉著結合傳統和創意,甚至男扮女裝,發展出全新的歡笑、活力氣息,一出場演出,總是能獲得廟口前現場的歡呼、大家拿起手機爭相錄影拍照,也讓扛轎以及各方神事人員放鬆的陣頭,下一次,在街頭看到她們,別忘了使用 Hashtag #素蘭陣,讓更多人曉得這個本土文化的新世代陣頭。
■ 年表
- 1855年 融入北海道捕捉鯡魚民謠的〈ソーラン節〉在余市誕生
- 1960年 小林旭單曲〈アキラのソーラン節〉問世
- 1962年 黃三元翻唱〈アキラのソーラン節〉的〈素蘭小姐要出嫁〉在台發行
- 1966年 佛壇里籌組發明素蘭陣參加灣裡萬年殿建醮
- 197X年 包家潮州六姐妹第一代開始演出
- 2007年 已知第1位紀錄素蘭陣的報告由謝國興發表於《中央研究院週報》
除了當年的同名電影〈素蘭小姐要出嫁〉之外,其實,這首歌、這樣的故事,不只是衍生到素蘭陣而已,1976年王禎和寫過同樣的故事發表在《聯合報》副刊,1992年華視在節目《連環泡》製播過同名短劇、1999年公視人生劇展開播王中強導演的同名電視劇⋯⋯,透過女性結婚的過程帶出台灣人一生故事,根本台灣味代表作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