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新手做伙來看這3部片!
在復興母語的路途上,我們需要幾部片來激勵自己,今天要跟各位分享3部電影:《舟を編む》、《Arrival》、《나랏말싸미》,讓我們一窺語言學的奧妙。
近年來本土語言隨著《國家語言發展法》的通過,話題越來越多、相關的創作也越來越熱門,這學期,我也開始上「語言學概論」的課了,終於要踏入 IPA 的世界(是國際音標不是啤酒),在這個複雜又難以掌控的口腔和人類溝通的學門裡,要激勵自己有更多的熱情和動力,就是看片!今天要和各位分享幾部,值得一看再看,甚至是和朋友一起討論的3部電影《舟を編む》、《Arrival》、《나랏말싸미》,多少有點劇透(請斟酌閱讀),讓我們一起在努力復興母語的路上,繼續向前。
舟を編む
宅男的戀愛字典、啟航吧!編舟計畫
發報導、寫書、編雜誌⋯⋯之外,編纂字典像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因為其背後必須投入大量資金、時間、人力,一般人根本沒有辦法接觸裡頭相關的人才,然而,字典,對一個語言卻又是非常重要的東西。
本篇故事描述的是,一位在出版社擔任營業部業務的馬締光也,被公司辭典編輯部編輯相中,挖角來從事新辭典《大渡海》的編輯,通常辭典必須耗費10多年的時間來累積、修正、出版,這一本也不例外,而且《大渡海》還希望可以跟不同家的辭典做出差異,蒐集更多新時代的語彙,年復一年,終於完成出版。
從這部電影中,除了可以一窺辭典編輯的日常工作,也能去思考,每一個詞彙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情境下,可能會有不同的意思,也因此,編輯部的職員,想盡辦法接觸不同的族群,了解實際的意思。
Arrival
異星入境
這部片上映的時候,許多人都因為畫面太漂亮了所以進戲院朝聖,的確是很美,但除此之外,也是很有趣的語言學相關的電影,畢竟主角 Dr. Louise Banks 在裡頭就是大學教授,教學生語言學,故事描述有一日,12艘太空船突然降臨地球各地,各國都在想辦法和裡頭的生物溝通,美國政府找來 Louise,Louise 想盡辦法來解讀外星生物想表達的意思,甚至讓外星生物產出符號,漸漸地掌握了這種語言。
預告片中也有出現一段是,Louise 已經能分析其符號圖像,然而卻解讀出外星人希望提供武器,然而 Louise 認為有可能必須解讀為工具、或使用工具,但世界各國已經因為如此陷入恐慌,要開始攻擊外星生物,Louise 想盡辦法說服異見,期盼能維持和平。
這部片也有向 McGill University 語言學家請益、片商在 YouTube 宣傳電影時,有製作一個〈Common Ground〉的企劃,邀請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兩人一組,看是否能透過除了語言或文字之外,透過肢體來表達想要傳達的意思。
像如果學習語言學,開始用 IPA 來紀錄一種語言的發聲方式,那如果是外星人的發聲方式又要如何記錄呢?這部片,也從頭到尾隱藏了一個小謎點,而這,將會讓觀眾體會到——學習語言,也會同時輸入這種語言的文化與文學,甚至是更多背後的思考模式與邏輯。
나랏말싸미
王的文字
漢字文化圈的國家裡頭,韓國也是成員之一,但如今,我們所看見的韓文,卻是以「언문(諺文)」這樣的文字來書寫,究竟,韓國是在甚麼時候開始使用這樣的文字?誰發明的?又是如何普及到社會大眾來使用,影響至今呢?
國之語音 異乎中國 與文字不相流通 故愚民 有所欲言 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 予爲此憫然 新制二十八字 欲使人人易習便於日用矣 ——訓民正音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나랏말싸미(王的文字)》,描述的是朝鮮王朝第四代君主世宗所帶領的團隊,在1443年創建這樣新文字的歷史,在當時推崇儒家思想、抑制佛教的社會,以漢字為書寫文字的朝廷,世宗認為書面的文字和國民所講的話不同,也因此造就了教育無法普及、學習困難的情形,因此,希望能制定一種新、又簡單,而且能配合人民講的話所記錄的文字。
電影裡,世宗找來信眉和尚,研討各國的文字,去思考,要怎麼樣才可以用最少的符號,去拼湊出所有的韓語,參考了蒙古語八思巴字、梵文,認為從表音文字下手,並且在點線面上組合,經過漫長的討論與實驗,甚至和朝廷的衝突,最後成功發表出這樣的一套文字,流傳至今。
另外,這學期也有同學和我分享《말모이(機密行動:我們的辭典)》這部片,也將會列在我的待看清單中。
The Matrix
駭客任務
這是一個 Bonus,今年12月,兒時記憶裡的駭客任務竟然睽違18年再度推出第4集,也因為這樣,重新租片來搞清楚1999年當時第一集上映時,到底背景是在演甚麼?這部片,是在描述未來世界(2199年)人類世界已完全被電腦給控制、佔領,人類以為自己生活在一個確切的世界中過著平凡的生活、吃喝玩樂,然而其實這都是電腦所架構出來的一個虛擬世界——The Matrix(母體)。
然而其實有少部分的人,脫離電腦控制,他們看見的是一個已經殘害殆盡的地球、資源匱乏,機器人培養人類來製造能源的黑暗世界,他們有些人會想辦法進入母體,去解救了解以及想要脫離母體的人,主角 Neo(尼歐)因為平日身為駭客的身分被選中,另一位脫離母體的 Morpheus(莫菲斯)想要解救 Neo,找到 Neo 並在他面前秀出「紅色藥丸與藍色藥丸(red pill and blue pill)」,吞下紅色藥丸將可脫離母體,但也象徵著不確定的未來和面對真相;然而吞入藍色藥丸,則是繼續留在虛擬而華麗的世界,繼續舒適過生活。這個紅藥丸與藍藥丸,曾經在2000年代成為當年的流行語(也就是現在的迷因),在今年第4集的官網也用這個來設計。
小時候看不懂的地方,在2021年終於了解,也在看完這部電影反思,在近年來開始有許多人決定「在台灣用台語過生活的人」越來越多,這群人就像是吞下紅色藥丸的人們,很明顯的當下的時空背景中,完全用台語在城市裡過日子,會遇上許多的問題,更別說是許多公家機關也尚未跟上語言公平正義的速度,反而讓這群覺醒的人們會碰上苦難、甚至出現社會問題。
🎬 add to watchlist
在 PTT 電影版發現,其實也有人在討論「請推薦和語言學相關的電影」,雖然可能算是一個滿冷門的話題,不過,也在網路上找到一些資料,還有很多片可能都值得學習語言、或是在這條路上打拚的各位值得關注的幾部片,以下是我還沒有看過的,之後再來推薦給各位。
- Blackfish
- 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 Nell
- Still Alice
- Youth Without Youth
- Mockingbird Don't Sing
- L'Enfant sauvage
- My Fair Lady
- 虐殺器官
- Babel
台灣正朝著語言轉型正義以及語言公平的路上邁進,除了《國家語言發展法》之外,出版物、電影戲劇等,也正在慢慢地朝向復興本土語言的路途,讓我在看完這些電影之後,不禁會去思考,如果台灣也來拍攝相關的語言學電影,可以拍攝怎麼樣的題材呢?如果要說我最關注的,應該就是 Pe̍h-ōe-jī(白話字)還有 Lô-má-jī(羅馬字)在這座島嶼的孕育過程了!
Lô-má-jī(羅馬字)在荷蘭人來到台灣後,1650年左右翻譯了西拉雅語的《馬太福音》,也造就了後來的《新港文書》也就是番仔契(Hoan-á-kheh),用新港語書寫的買賣契約。之後再到1860年代,馬雅各來到台灣深入山區,發現,即使荷蘭人離開了一百多年,這些當地人仍然使用羅馬字,也因此萌生了在台灣推行 Pe̍h-ōe-jī(白話字)的系統,接著巴克禮牧師1885年出版《Tâi-oân Hú-siâⁿ Kàu-hōe Pò(台灣府城教會報)》持續到1969年,每個月都用台語來發行報紙,日本時代也透過霧峰林家及各地知識分子,將 Pe̍h-ōe-jī(白話字)從教會拓展到民間,劇本、小說、報紙、廣告、醫學⋯⋯,各方面都有著這文字的足跡直到中國國民黨來打壓。
而 Lô-má-jī(羅馬字)也不僅僅只是應用在台文,日本時代客語也有自己的 Pha̍k-fa-sṳ(白話字)聖經,也用這個文字連載專欄「Kóng-tung-chhýk thong-sín(廣東族通信)」在《KOÀ-CHHÀI CHÍ(芥菜子)》,以及台灣各原住民族的語言,也都有透過教會來翻譯成各族的聖經,也成為主要的書寫文字。
使用羅馬字這樣的拉丁字母的系統,在台灣有著豐碩的歷史文物,甚至也持續發展至2021年的現代,例如台語、客語、撒奇萊雅語、泰雅語、賽德克語,目前在維基百科都是使用羅馬字來撰寫內容。
如果台灣要拍攝一部這座島嶼上的文字電影,會是甚麼模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