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台文 [001] : 珈琲 ka-pi

「coffee」這種飲料各國都有,各語言對「coffee」的發音也都不同,台語的「ka-pi」就怪了,完全跟日本的荷蘭語系「コーヒー」搭不上邊,也完全異於閩南語。究竟為什麼是「ka-pi」呢?

火台文 [001] : 珈琲 ka-pi

火台文是一個計畫,包含整理台文傳統民間貫用之漢字、針對各種受眾接觸台文管道所做的各種設計、並試圖降低學習台文的各種阻力。目前在台毒誌上連載專欄中。

「coffee」這種飲料各國都有,各語言對「coffee」的發音也都不同,由於傳入時間正好是海外殖民興盛的時期,殖民地則通常跟著殖民母國的發音,如同越南語「Cà phê」對應著法語發音的 Café、源自英語 coffee 的「kopi」,東南亞甚至有融合馬來話「kopi」和福建話「tiàm」的「Kopitiam」,意思是傳統、鄰里咖啡店。以這樣的邏輯來看,台語的「ka-pi」就怪了,完全跟日本的荷蘭語系「コーヒー」搭不上邊,若是被日語影響,應該得唸做「khó͘-hùi」之類的發音;若從其他國家來看也行不通,南洋的福建語講得也是「ko-pi」,金門話和廈門話也都是說「ko-pi」,漳州話則是說「ko-phi」,也就是說,台語的「ka-pi」完全異於閩南語,也和日語扯不上關係。

一頭霧水,只好來查查文獻。日治時代用白話字寫的《教會報》裡可以發現「ko-pi」、「ko-phi」等,而《台日大辭典》裡「ko-pi」和「Ka-pi」都有記載,不過實際上「Ka-pi」比較少人講。這樣看起來,整個社會換講「ka-pi」是不是又是國民黨政府的傑作呢?仔細想想,這樣又不太合理,因為早在日治時代就已經有人在講「ka-pi」了,中華民國國語是戰後國民黨帶來的,之前的台灣人也不可能因為「kāfēi」而讀作「ka-pi」。那到底當時的台灣人是為什麼把這種飲料唸作「ka-pi」呢?

試著假裝你是一個稍微看得懂漢字的台灣人,在「coffee」這種飲料越來越普及的時代,在生活中經常看見「珈琲」和「咖啡」這兩種完全沒看過的漢字時,會試著怎麼唸它呢?按照有邊讀邊的習慣,非常有可能就會唸作加忌(ka-kī)的「加(ka)」、悲願(pi-goān)的「悲(pi)」,於是「ka-pi」很可能就是這樣子,出現在台灣人的口中。不過這個答案也不一定是正確的,語言是人講出來的,也非常可能因為一些沒什麼太大的道理的原因,就這麼變成流行語,傳到大家口中。不過我們可以確定的是,「ka-pi」這個詞彙是因為書面日文用字「珈琲」或書面華文用字「咖啡」,再加上原先已使用不清楚是不是來自馬來語的讀音「ko-pi」,後由台灣人口中自己創造出來的正港台文。

「ka-pi」台文寫作羅馬字沒有爭議,那麼台文漢字應該要用哪兩個字呢?廈門和日治台灣的歌仔冊裡都有記載過「高卑」,不過這是對應至「ko-pi」,以台文假名的習慣,「ka-pi」若沒有遇上日文「珈琲」和華文「咖啡」外來語的強勢輸入,應該會寫作「加卑」,不過現今寫加卑恐怕沒多少人能夠會意,建議是照習慣寫原裝進口的「珈琲」或「咖啡」,漢羅並書派歡喜寫「ka-pi」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