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王降臨打貓!民雄大士爺祭
百年來各地普渡文化,持續流傳在這座島上,其中,有一個城市有別於其他地方,他們延續傳統在農曆七月底才普渡,而且主角不是好兄弟,而是一位被稱呼為「鬼王」的神明,而且僅以紙糊的姿態出現在世人三天就火化離去,這樣亦神亦鬼的祭拜習俗有甚麼值得我們去關注的呢?絕對不能錯過的鬼月祭典,和《to̍k》一起參加民雄大士爺祭。
台文小說《大士爺厚火氣》、香港電影《魔警》、民視電視劇《台灣奇案》、舞台劇《打貓鬼王-大士爺傳說》⋯⋯,許多海內外作品甚至是學術論文,都有在討論「大士爺(Tāi-sū-iâ)」這尊神明,其實,在台灣各地的大小型普渡中,大士爺都會出現在普渡最前面,卻很少人去注意祂,大的廟宇用紙糊神像、小的商場用畫或者是紙來代表,祂,是在農曆七月上班的鬼王,負責監督好兄弟在這段時間的秩序,然而,在民雄,好兄弟不是主角,反而是鬼王大士爺的嘉年華會,如果你到現在還不曉得祂是來自何方?邀請你來走一趟民雄,親自體會祂的魅力。
在紙糊大士爺火化後,也代表著今年大士爺活動的結束。縣府指出,因為結合附近夜市和表演,所以預估帶來將近40萬人的觀光人次。廟方也表示,希望透過連續3日成功的活動,保佑台灣早日脫離疫情的影響。——《公視新聞網》〈民雄「大士爺文化祭」 舉行升天祈福典禮〉
許多媒體、甚至是嘉義縣政府,近年來會用「全台四大普渡」來介紹民雄大士爺祭,與恆春、頭城、基隆並列(虎尾等地表示),儘管傳統祭典僅維持三天,但由於地方政府的協力,現在結合夜市、旅遊、展覽、周邊商品,合稱為「民雄大士爺文化祭」,據信能帶來觀光人潮40萬人,本該是地方上的普渡為何會在這幾年越來越多人想要來一探究竟呢?
Tē 1 kang DAY I
紙糊大士爺降臨
昔日民雄各地輪流普渡的習俗「頂街大士爺會」、「小普大士爺會」、「下街蘭盆會」,現今融合並承襲了「下街大士爺會」的日程,訂立農曆7月21、22、23日舉行,這一天開始,紙糊大士爺才會被安置在大士爺廟內正殿。上午5點30分天亮,法師與樂師集結,咒文頌起,紙糊大士爺頭上的紅色紙條被撕下來,用沾有紅色墨汁的毛筆,於大士爺像的五官、關節等處點上印記,儀式完成後,大士爺便從紙糊的工藝品,轉變為有靈性的神明。這天開始,居民陸續來到廟內,向紙糊大士爺像祈願。
Tē 2 kang DAY II
繞街與放水燈
第二日,依舊是清晨五點開始誦經《梁皇寶懺》,對觀光客來說,重頭戲是「放水燈」,位置在中樂村與中和村的交界處——文隆橋,由觀音大士燈籠領路、鑼鼓嗩吶為前導,捧著水燈的是頭家爐主,一行人從大士爺廟繞街沿著文化路,徒步來到溝渠「民雄排水」。第一天在廟前豎立起的竹竿能引導路上的魂魄,而水中飄移的孤魂則由水燈接引。頭家們會在水燈裡點上蠟燭,任其於水流飄蕩,紙糊的屋子流動、火化之後、緊接著是多個小型的紙蓮花,有些會靠在岸上停留、迴轉、停頓,據說這有可能就是好兄弟正要上船前行的意象⋯⋯
Tē 3 kang DAY III
大士爺坐鎮!普渡開始。
祭典最多人參與的環就是第三天,建議大家傍晚就能來夜市閒逛,下午也有許多居民已經將普渡用品擺放在街上,桌上、桌下都有不少驚奇值得一看,在恭送大士爺火化之外,「放焰口」儀式也是一大重點,晚間20:00,紙糊大士爺會從正殿被搬移到三川門,眾人塞爆廟埕前一睹大士爺被披上一件又一件的戰袍(神衣),接著到復興路口搭建舞台,坐鎮二樓高的位置,監督下方整條街的普渡會場,這一個位置,其他三條路都是夜市,民眾從遠方看見大士爺就定位後,便曉得即將開始普渡了!
恭送大士爺
普渡完成後,是遊客最多人參加的環節,眾人聚集在大士爺廟前,等待時刻,放鞭炮、啟程出發,這時候所有重要貴賓也都會在半夜共同加入,從昏暗的民雄大街小巷,沿著西安路前往火化場,沿路鞭炮、煙火不斷。
抵達位在國道一號中山高民雄交流道附近的火化場,許多攝影師、在地鄉親,在狹小的街道上,有的人爬到車上、有的人在遠處用望遠鏡頭,都已經提前站好位置,為的就是在最好的視野,恭送大士爺的離去,眼看著廟方人員、縣長、鄉長、議員陸續抵達,大士爺以及紙糊作品一一就位,在法師的帶領下,火把焚燒、煙火施放、鞭炮四起,大士爺,帶領著好兄弟,一同離開民雄、離開人世間,萬物之靈回歸本位,民雄大士爺祭也在此結束。
Chi-chhî lán ê cha̍p-chì.
感謝讀者的支持!對民雄大士爺祭有興趣,歡迎找我們直接買、或是在讀冊、誠品、博客來購買《to̍k》第2期特輯,也歡迎在 Facebook、Instagram 使用 Hashtag #台毒誌 和我們分享你的想法,也讓更多人曉得這本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