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戰亂時期一定會死人」但二二八卻還是需要放假一天?

今天是二二八,常常會看到有些人說「戰亂時期有人死是必然的」,所以二二八只是政治鬥爭的工具啦。先不提這邊有種奇怪的氛圍好像戰爭死的人不是人一樣,但我們不是要講這個,看完這篇文章你會知道:為什麼「戰亂時期一定會死人」但二二八卻還是需要放假一天?

為什麼「戰亂時期一定會死人」但二二八卻還是需要放假一天?

嗨各位,今天想談談二二八為什麼要放假。今天是二二八,常常會看到有些人說「戰亂時期有人死是必然的」,所以二二八只是政治鬥爭的工具啦。先不提這邊有種奇怪的氛圍好像戰爭死的人不是人一樣,但我們不是要講這個,看完這篇文章你會知道:

為什麼「戰亂時期一定會死人」但二二八卻還是需要放假一天?

二二八就是一件歷史事件它已經過去了我們不要在每年的這個日子再談起這件事為這件事難過憤怒了我們該往前看了……

如果你有過這樣的念頭,或你現在還是這樣想的,我希望你花個 10 分鐘看看這篇文章配一首歌,應該蠻值得的,我要講的東西不是什麼二二八到底死了多少人到底有多慘這種 Google 都找得到的事,就只是分享一首出現在我人生中好一段日子的歌。

反正放假嘛,1440 分鐘裡只花你 10 分鐘,1/144 的假期應該也還好。


因為我爸很喜歡陳明章也很喜歡林強,所以這兩個人的音樂在我小時候就是常常聽到,然後這兩個人合作了一首歌、叫〈幸福進行曲〉,想當然爾,就是循環播放聽到爆。大家現在可以把這 MV 拿出來看。蠻好看的,經典復古妝髮之下的林強很帥、蕭淑慎很正,歌又好聽,CP 值真的蠻高。

因為汝/冬雪已化作春天个溪水
因為汝/雁行千里鬥陣來相隨
咱个青春是一段唱袂完个歌詩
咱个未來是寫治日誌紙个愛汝

一个人/一支 gì-tà
抱着希望/阮來到親切个台北城
遇到汝/是阮緣分
感謝上天對阮个安排

汝講/汝卜唱一首歌
幸福進行曲/這是阮為汝寫个一首歌
日子隨風吹/一生只愛汝一个
春夏秋冬/阮無汝盞樣過

〈幸福進行曲〉的歌詞真的是寫的有夠深情的,這是電影《天馬茶房》的主題曲,電影講的是林強與蕭淑慎相戀的故事,聽起來這畫面就是有夠好看。不過我小時候是沒有 MV 可以看的,也不知道這是電影主題曲,不過我這個人比較怪一點,總是可以感受到接收到歌手與創作者的情緒波動,聽歌詞跟歌名感覺應該要有幸福的感覺,不過我完全沒有感受到幸福的感覺,所以這首歌一直被我歸類在悲歌裡。

直到後來某天通識課 (所以不要再跟我說上通識課沒用了) 老師放了《天馬茶房》,老師只說背景年代是二二八事件發生前後,裡面除了男女主角的故事是虛構,其他都是真的。我真的是一直到蕭淑慎在現在已經被拆掉的 永樂座 (古蹟真的是要什麼沒什麼) 演出〈幸福進行曲〉的時候才知道為什麼這首歌會是悲歌。

沒有看過《天馬茶房》的人我是希望大家可以趁這個假期看一下,接下來會劇透。懶得看可以快速的看一下劇情在幹嘛:

【電影】天馬茶房
1999年 林正盛 導演的作品, 蕭淑慎 、 林強 、 戴立忍 、 龍邵華 、 陳淑芳 和 葉天倫 等主演,以天馬茶房內的男男女女為主軸,描述1940年代台灣經歷了日治末期、日本戰敗、國民政府來台直到兩年後爆發了二二八事件這段期間,小人物在動盪年代裡面對種種壓迫,表達了在無...

如果想看電影的人可以先關掉跳過下面的段落。不過如果要我現在先解釋一下為什麼這首歌會這麼悲傷,大概就是:

咱个青春是一段唱袂完个歌詩

→ 完全沒有唱不完的困擾,過幾天就唱完了。

春夏秋冬阮無汝盞樣過

→ 馬上就要面對沒你的日子,十分的殘忍。

這樣看起來讓人不禁莞爾,但很可怕的是、這種事當時發生在非常多人 (官方估計大概死了兩萬人) 的身上,如同電影演的,許多受難者未曾參加反抗行動,遭軍隊在街頭任意掃射而死亡。或在獎勵密告與指認流氓的規定下,許多人也因為私人恩怨而遭殺害,也有未經公開審判程序,被以秘密處決等方式殺害。

這些應該大家都聽多了已經沒什麼感覺了,所以我們今天不談冷冰冰的數字——畢竟「戰亂時期有人死是必然的」,順著這句話,數字當然不算什麼。而且如果二二八因為是因為死了兩萬人所以需要訂定國定假日,這也很奇怪,完全不合邏輯,因為中華民國並沒有為了其他戰爭訂定國定假日。那為什麼唯獨二二八需要放假一天呢?那換個思考角度:除了物理上的傷害,無形的傷害是什麼?

多年前的這幾天到底台灣人失去了什麼,代價大到國家需要賠償人民一個假日?


我自己的答案是:

台灣人因為二二八事件,集體失去未來。


若要說台灣人失去了什麼,我們常常會想起二二八事件死去的菁英:台灣失去了入圍帝展的陳澄波,當代十二位代表畫家之一再也沒辦法畫畫了;久為市民所尊崇景仰的律師湯德章,死後對台灣的貢獻只能是紀念公園。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列表在維基百科上也找得到,不過上面只會有比較有名的人物。不過我們今天也不談菁英之死,想談談我們很少談的、除了菁英以外的一萬多跟你我一樣平凡的人。

我們這些平凡的人跟電影裡的林強和蕭淑慎的生活蠻像的:工作時候大多認真,偶爾偷點小懶;有空時做自己喜歡的事,比如彈彈吉他、聚在一起唱唱歌;生活無全順,運氣好時談談戀愛。你說我們和他們幸福嗎?很多人應該都會笑著說某些時候還算幸福。


現在說說一開始出現過的這張圖片:

這是陳文溪的訃聞。當年林江邁天馬茶房被查緝員以手槍槍柄敲擊頭部以致流血昏迷倒地,圍觀群眾看到林江邁倒地後,隨即氣憤地包圍追打查緝員,查緝員見狀連忙棄車逃跑,但民眾仍然持續跟隨在後。其中一名查緝員傅學通在永樂町也就是迪化街一帶向著群眾開槍示警時擊中陳文溪胸部,陳文溪送醫次日死亡 — — 也就是,陳文溪是二二八事件第一個死者。

那陳文溪到底是個什麼角色呢?

什麼也不是,就只是個在自家民宅旁邊站著看到底是發生什麼事的一般市民,一個再普通也不過的人,普通到沒辦法說明什麼。雖然陳文溪是個如你我一樣普通的人,但也如同你我,至少訃聞上提及的這些人是有過密切關係的人。

你有多少個朋友?摯友可能說得上兩三個,運氣好的有十幾個很不錯的朋友,點頭之交與昔日同窗加起來、可能有個幾十多上百個。當年死掉的那些人大概也是跟我們一樣,每個人可能都會是另個人這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人物 — — 從這個角度看起來,一個人的死亡,並不是一篇訃聞就能總結。失去的除了死者的未來,他身邊所有倖存者的未來、包含曾經有過、對未來的期盼也跟著這死亡一起消失了。

倖存者可能因此從此失去摯愛,而後不再相信愛情、封閉內心。通常大家會覺得這就小情小愛沒什麼,如同電影內容、就是兩個小人物的愛情故事,雖然你可以由人物之間的互動窺見當時的生活樣貌,不過這電影並不是以直球對決檢討二二八事件。但我不覺得這是小事:原因一是、有些人就是把愛情的位置放得很重,你不能替死者決定他的價值觀與他想要的未來是什麼;原因二是、因為從二二八事件之後,很多人的小情小愛都只能是小情小愛了,整個社會的氛圍並不是自由的。如同大家所知,在那之後進入白色恐怖時期,民眾面臨遭政府逮捕和處刑的威脅,及連坐法與告密等影響,社會大眾不僅僅對政治議題轉為疏離與冷漠,因為結怨遭到告密遭難的人也是曾經發生過的。

總之在那之後,台灣人什麼都沒有了。沒命的沒命,剩命的也只剩一條命。

然後再把這樣子的氛圍套入剛剛的人際關係網,可以想像的是、二二八事件影響絕對比帳面數字二萬人多,關鍵從來不在死了多少人,而是在因為這件事台灣人到底失去了多少重要的東西。

另一方面,二二八事件也導致知識份子參與政治或發表意見的趨勢衰減 (當然這是廢話了) (敢發表言論的不是在二二八時死了就是在之後出事),這也有益於中國國民黨統治台灣,實行一黨專政,全方位控制人民。而文化上來說,戒嚴時期二二八事件絕對是禁忌,一直到解嚴後,第一部描寫二二八事件的電影《悲情城市》才由侯孝賢拍出來,而一直到了 1999 年,剛剛提到的《天馬茶房》才面世。

這就是為什麼二二八會放假的原因:轉型正義

台灣人失去的未來,政府怎麼賠也賠不完。

在二二八紀念日重新提起二二八並不是要消費受難者,而是台灣人民本來就不該忘記這些事。我們要讓二二八變成全台灣島民都再清楚不過的事,所有兇手、受害者與手段,沒有任何模糊地帶。時時提醒著我們自由、生命與「和平」的可貴,並謹慎地提防著失去,我們隨時可能因為政府的濫權而失去這些東西——這才是和平紀念日的意義。甚至還有很多事是課本沒寫所以大家不知道的。


你知道你的故鄉在二二八事件時發生過什麼事嗎?當時很多大大小小的戰役,有學生自發性成立自衛隊保護平民,把平民藏在學校裡躲避戰亂。課本沒有寫的,趁著假日去看看吧,這才是二二八和平紀念日該做的事。

小提醒:二二八元兇至今並沒有被處置,如果你覺得這件事是重要的,請關注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